在平板显示(FPD)制造,特别是LCD和OLED的生产过程中,干燥(Drying/Baking)和退火(Annealing)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热处理环节。干燥工艺旨在去除材料中的水分或溶剂,而退火则用于消除应力、修复晶格缺陷、改善薄膜性能。在这两个高温工艺中,炉内气氛的精确控制是决定面板性能和良率的关键。氮气(N2)、氩气(Ar)和氢气(H2)作为核心工艺气体,扮演着不可或缺的“守护神”角色。
虽然它们常被统称为“保护气体”,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,可分为惰性保护和还原修复两大类。
在高温环境下,面板上的金属电极(如Al, Cu, Mo)、半导体层(如IGZO, LTPS)以及有机材料(如OLED的发光层)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汽发生反应,导致氧化、性能衰退甚至失效。氮气和氩气作为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惰性气体,其首要作用就是营造无氧环境,防止氧化。
氮气是面板制造中最常用、性价比最高的保护气体。
核心作用:
置换与吹扫 (Purge & Purging): 在工艺开始前,向炉管或腔室中通入大量高纯氮气,以“吹扫”的方式将内部残留的空气(主要是氧气和水汽)排出,使氧含量降至极低的ppm(百万分之几)级别。
提供惰性环境 (Inert Atmosphere): 在整个干燥和退火过程中,维持持续的氮气气流,形成正压环境,防止外界空气进入。这层“氮气毯”保护着面板上的敏感材料在高温下不被氧化。
载气 (Carrier Gas): 在某些需要混合气体的工艺中,氮气常作为主要载气,用于稀释和输送氢气等活性气体,精确控制气氛比例。
冷却介质: 在热处理结束后,通入洁净的氮气也可以加速面板的均匀冷却。
氩气是比氮气更“惰性”的稀有气体。虽然成本更高,但在特定工艺中,它的优势无法被氮气替代。
核心作用:
终极惰性保护: 在极高温度下,氮气可能会与某些特定金属(如钛、铝)发生氮化反应,生成金属氮化物,影响材料性能。氩气作为完全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单原子气体,可以从根本上杜免氮化风险,为这些特殊材料提供最纯粹的惰性保护。
等离子体工艺: 在某些需要等离子体辅助的退火工艺中,氩气易于被电离成稳定的等离子体,用于物理轰击表面,起到清洁或辅助能量传递的作用。
与氮气和氩气的“被动防御”不同,氢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还原性气体,它在热处理中扮演着“主动进攻”的角色。
核心作用:
例如,对于铜电极:
还原金属氧化物 (Oxide Reduction): 这是氢气最关键的作用。面板在之前的工艺步骤中(如溅射、刻蚀),金属电极或半导体层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层薄的自然氧化层。这层氧化物会增大接触电阻,影响器件性能。在含氢气氛中进行退火时,氢气在高温下会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,将其“还原”成纯金属和水蒸气,从而清洁表面,降低电阻。
钝化与缺陷修复 (Defect Passivation): 在低温多晶硅(LTPS)或氧化物半导体(IGZO)的退火工艺中,氢原子可以扩散到半导体薄膜内部,与其中的悬挂键(Dangling Bonds)等晶格缺陷结合,形成稳定的化学键。这个过程称为“钝化”,能显著减少缺陷态密度,从而大幅提高晶体管的迁移率、开关比等电学性能,并改善器件的长期稳定性。
光亮退火 (Bright Annealing): 通过氢气的还原作用,退火后的金属表面可以保持光亮如新的状态,因此这种工艺也被称为光亮退火。
为了安全和成本考虑,氢气通常不单独使用,而是与氮气或氩气混合成混合气体(Forming Gas),常见的配比是5%的H2和95%的N2。这个浓度既能保证足够的还原效果,又在燃爆极限以下,安全性更高。
在典型的面板退火工艺中,这三种气体的应用是一个协同的过程:
升温前: 首先通入氮气进行长时间吹扫,彻底置换炉内空气。
升温与保温阶段: 切换为氮氢混合气或氩氢混合气。氮气/氩气维持惰性基础,而氢气则开始进行氧化物还原和缺陷钝化。气体流量、比例和处理时间根据具体材料和工艺目标精确设定。
降温阶段: 停止供应氢气,再次切换回纯氮气,作为保护气和冷却介质,直至面板冷却到安全温度。
在面板的干燥与退火工艺中,氮气和氩气是构建无氧化基础环境的“盾牌”,而氢气则是主动清除氧化物、修复缺陷的“利剑”。通过对这三种气体的精确配比和时序控制,制造商才能在微观尺度上精雕细琢,确保每一块显示面板都拥有卓越的性能和持久的可靠性。
购物车
在线客服
电话咨询
提交需求
返回顶部